close

獨立宣言的政治內涵?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獨立宣言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闡明政治哲學--民主與自由的哲學,內容深刻動人
第二部分列舉若干具體的不平事例,以證明喬治三世破壞了美國的自由
第三部分鄭重宣佈獨立,並宣誓支持該項宣言。

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為了慎重起見,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應當由於輕微和短暫的原因而予以變更的。美國作為自由獨立的國家,它們完全有權宣戰、締和、結盟、通商和採取獨立國家有權採取的一切行動。過去的一切經驗也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是尚能忍受,人類都寧願容忍,而無意為了本身的權益便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並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逆來順受的情況,也是它們現在不得不改變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


黑人依舊得不到尊重和應有的人權,為何? (人權理論 種族主義分析)
人權理論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
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
以達到尊重個人尊嚴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 

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社會成員從而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尊重」是人權的基本概念,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公正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合作、公正、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種族主義
Paul Revere & the Raiders Indian Reservaton(印第安生活習俗傳統文化棲息地,逐漸蒸發於現代文明)
種族主義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態度,認為種族差異決定人類社會歷史和文化發展,認為自己所屬的團體,例如人種、民族或國家,優越于其他的團體。( 種族歧視  種族隔離   極端的種族滅絕 )
種族主義經常是對科學的「種族」概念的誤解。他也可以視作是一個社會問題,因而經常被政客作為一個政治工具來使用。種族主義從集合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解釋為一種情感上的現象。
種族鬥爭是長期壓抑的憤怒和敵意所造成的。
另一個種族主義者經常提到的觀點是不同的種族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但根據科學家認為智力測驗只能應用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只有對特定的文化環境進行詳細的考察,這些智力測驗的結果才有意義。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既然不同種族間存在著遺傳體質上的差異,例如膚色、髮色等,因此不同種族的智力也可能由於基因的不同而不同,但是環境同樣對智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智力是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為止,人類種群間是否存在智力方面的差別還沒有得到證實。 


文化全球化的傳播者?何種方式傳播?
談及文化全球化,包含一切知識、宗教、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做為某個社會的成員所具有其他的稟性和習慣在內的總合。為此,我們很輕易地便能發現,上述這些內容並非都易於轉化為商品概念。而在商品的邏輯裡,凡無法直接產生購買行為者,便不是好商品。文化是個別的,甚至是排他的;也唯有在建立與他者的相異性之際,才能確定自身的存在。因此,在人類的社會裡,存有多少社群,就會有同等量的文化團體活躍著。此外,文化也是多元的,複合的;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同時具有多種文化特徵與文化屬性,並且同時隸屬於多個文化圈子。文化的交流也同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古老。人類千百年來不停地遷徙,也就標識著不斷地在進行交融與涵化
人類在傳播科技上的重大發明,亦是加速文化全球化現象的重要關鍵。尤其是電子及視訊媒介的普及,跨洲人造衛星傳訊網路的建立,以及九○年代以來逐漸蔚為主流的網際網路新世界,全球化的後果乃是「時間/空間壓縮」所致。



精英文化  大眾文化  本地化,說明全球化的文化動力與內涵?
精英文化
文化是與人類存在和發展各方面都密切相連的社會歷史現象,它體現和擔負人類歷史發展以及歷史創造的目的和要求、成就和命運、價值和選擇等。
精英文化亦稱高雅文化、主流文化、上流文化、嚴肅文化(p8)
1.古典藝術 2.芭蕾舞、交響樂、油畫、話劇 3.重大題材和表現主旋律的作品 4.受眾範圍較小 8.精緻文化
5.已審美為主要或唯一的功能  6.從有限延伸至無限  7.有歷史淵源和承繼關係 9.供養文化的同義詞

大眾文化
精英文化的相對,又稱市民文化、市井文化、娛樂文化、商業文化、消費文化、通俗文化。
1.是現代文化,古典藝術不在之列 2.流行音樂、幽默、滑稽等藝術 3.小題材、凡人小事 4.受眾範圍比精英文化大  
5.具有審美與實用功能 6.時間的傳播與龐大資金 7.歷史源源強調文化的世俗化、強調文化與民間、民俗的血緣關係  

本土化(也稱在地化)
是相對全球化而來的另一趨勢和潮流。由於全球化強調在市場與科技力量支持下,全球商品、消費乃至文化、價值觀和各地人們的行為模式都有趨同的發展。樂觀全球化者認為,這不僅不可避免,也是全球邁向市場自由主義的必經道路。
在地化或本土化的思考不同於全球化。
1.在地化主張者認為,全球化趨勢已被誇大。事實上各地多元文化的活力仍舊旺盛,並且藉由全球化的刺激,產生了創新性的抵抗因子。此種辯證效果,使資本主義全球化反而加強在地化意識的覺醒。這派觀點對全球化較為樂觀,認為在地化也會自發地產生並牽制全球趨同的潮流。
2.在地化主張者認為,全球化的正面價值也被誇大。事實上,資本主義為後盾的全球市場化正將各種人類文明的多元多樣性排擠消滅。凡是不合乎標準化生產、不合乎資本化與商品化的小生產和各地特色事物,都面臨全球資本主義極大的威脅。全球在地派要團結起來,促進自我覺醒,積極投入復興在地文化元素的工作,並在文化、環境、人權、消費等方面抵制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不良影響。以保障「在地」(locality)認同和特色的存續。

目前跨國社會運動工作者有一種呼聲以全球為架構思考,以在地為關懷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把全球在地的鬥爭串連起來,對抗資本主義商品邏輯的全球化。缺乏全球在地化的實踐,文化全球化則易淪為西方霸權支配的晃子。
世界的麥當勞化、迪斯耐樂園化並非於全球各處皆複製同樣的消費風格,而是資本家會借由地方特殊的脈絡生產出「符應」地方的消費風格和熱潮,事實上,現實的全球化發展中很難有單一的世界觀和價值邏輯支撐整個不斷往前辯證的體系,這也是全球化可能多元內涵之處。不過,這個論點並未隱藏住文化商品化或霸權支配的背後邏輯,因為目前的全球化過程中並未真正澈底實踐普遍化和特殊(在地)化互為牽盪的實質,文化全球化表面上看是一個強勢文化移植全球的過程,但其實是各在地特殊文化藉由不同文化策略的手段運用同一機制,進而在全球場域中彼此相互影響的過程 。


------------------------------------------------------------------------------------

這還真是寫ㄉ我要死要活...
而且還等到我快睡著...
晚上6點考到8點...我ㄉ精神都飛光光ㄌ~天呀!真晚!!

總之我抱著寫到手殘也要寫完ㄉ心
把它寫完ㄌ...

至於我的手...
有差不多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drid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